400-8169-886

病虫害图库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病虫害图库 >

大豆豆芫菁
2017-11-01 10:26
 

      中国豆芫菁(Epicauta chinensis)、暗黑豆芜菁(Epicauta gorhami)均属鞘翅目,芫菁科。广泛分布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等省。
 
      大豆豆芫菁为害大豆叶片症状
 
      【为害特点】
      以成虫为害寄主叶片,尤喜食幼嫩部位。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,甚至吃光,只剩网状叶脉。也为害嫩茎及花瓣,有的还吃豆粒,使不能结实,对产量影响较大。
 
      【形态特征】
      中国豆芫菁:成虫体和足黑色;头红色,被黑色短毛,有时近复眼的内侧亦为黑色;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中央各有一条由灰白毛组成的纵纹。卵椭圆形,黄白色,表面光滑。1龄幼虫似双尾虫,体深褐色;2龄、3龄、4龄和6龄幼虫似蛴螬;5龄幼虫呈伪蛹状。蛹黄白色,复眼黑色。
暗黑豆芫菁:成虫体和足黑色;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中央各有一条由灰白毛组成的宽纵纹,小盾片、翅侧缘、端缘和中缝、胸部腹面两侧和各足腿节、胫节均被白毛,以前足最密,各腹节后缘有一条由白毛组成的宽横纹;触角黑色,基部4节部分红色。雄虫前足腿节端半部腹面和胫节腹面密布金黄色毛,第一跗节基部细棒状,端部腹面向下展宽呈斧状,雌虫的端部则不明显展宽。卵椭圆形,黄白色,表面光滑。幼虫复变态,各龄幼虫形态不同。1龄幼虫似双尾虫,体深褐色,胸足发达;2龄、3龄、4龄和6龄幼虫似蛴螬;5龄幼虫呈伪蛹状,全体被一层薄膜,光滑无毛,胸足呈乳突。蛹黄白色,复眼黑色。
 
      【发生规律】
      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,湖北一年发生2代,均以5龄幼虫(伪蛹)在土中越冬,翌春蜕皮发育成6龄幼虫,再发育化蛹。1代区于6月中旬化蛹,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发生与为害期;二代区成虫于5一6月间出现,集中为害早播大豆,而后转害茄子、番茄等蔬菜,第一代成虫于8月中旬左右出现,为害大豆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转移至蔬菜上为害,发生数量逐渐减少。成虫白天活动,尤以中午最盛,群聚为害,喜食嫩叶、心叶和花。成虫遇惊常迅速逃避或落地藏匿,并从腿节末端分泌含芫菁素的黄色液体,触及皮肤可导致红肿起泡。成虫羽化后4一5天开始交配,交配后的雌虫继续取食一段时间,而后在地面挖一深5cm、口窄内宽的土穴产卵,卵产于穴底,尖端向下有黏液相连,排成菊花状。然后用土封口离去。孵化的幼虫从土穴内爬出,行动敏捷,分散寻找蝗虫卵及土蜂巢内幼虫为食,如未遇食,10天内即死亡,以4龄幼虫食量最大,5一6龄不需取食。春季越冬幼虫蜕皮发育成6龄幼虫,再发育化蛹。
 
      【防治方法】
      冬季深翻土地,能使越冬伪蛹暴露在土面,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,减少第2年虫源发生基数。成虫有群集为害习性,可于清晨用网捕成虫,集中消灭。在成虫始盛期,用20%氰戊菊酯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;80%敌敌畏乳油或90%晶体敌百虫1000一1500倍液,均匀喷雾。
 
  河北一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     地址:河北省任丘经济开发区中区   
电 话:0317-2823666     邮箱:rqshh@126.com      备案号:冀ICP备08003016号